皈依經文詳解-1
"原夫佛未禦宇,邪師說法,言皆是妄。法不契理,盲引癡愚,欲升反墜。佛出世間,如杲日麗天,群昏灼破;似皓月當空,萬有清涼。"
『原夫佛未禦宇,』
世間還沒有佛的時候,佛教也還沒產生。
當時在印度,有很多所謂的導師、師父在說法,但是這些師父跟我們佛教的師父又不一樣。印度是個種性制度國家,等級最高的是祭司,屬婆羅門。祭司就是所說的宗教師,他在社會的地位是最高的,國王都還在他之下,雖然他不會去管國王,但是國王看到祭司還是要對他畢恭畢敬的;接下來是貴族,包括國王、王子,這些生活在王宮裡面的貴族,是第二個種性剎帝利;第三個種性就是工人跟商人,他們的社會階層是吠舍;最後一層是首陀羅,首陀羅和吠舍都屬於奴隸。這輩子當奴隸,生出來的下一代也要當奴隸,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,是世襲的種性制度。
『邪師說法,言皆是妄。 』
在早期,印度宗教非常的興盛,有相當多的邪師在說法,我們以佛教為正道,以其它宗教為邪道或者是外道,所以這個"邪"跟"外"它未必不好。我們說邪師,不是說這個人是壞的老師,會教你們做壞事。而是說佛道以外的有很多老師,他們也在說法,也在教大家修行的方式,但是,他們所說的東西,跟佛教相比較起來,不夠全面,深度也不夠,換句話說就是不夠究竟。
『法不契理,盲引癡愚,欲升反墜。 』
所闡述的法,不站在真理的這一塊,一盲引眾盲,相牽入火坑!原本是想要提升精神層面,卻反而被牽著往下沉淪。就好像有的宗教,為了所謂的"神聖使命",製造戰爭,自相殘殺,傷害別人......為的就是要堅持他們比較激進的那個教派的思想。但是這是一個錯誤的思想,沒有一個宗教,能站在傷害別人的立場上,來提升自己的。你不可能殺了人之後,還可以到天堂去,所以這個殺人的行為是不可取的。
『佛出世間,如杲日麗天,群昏灼破;』
在印度,苦的就很苦,有錢的很有錢,貧富之間差距太大。在這種環境之下,早期產生在印度的哲學思想是非常多的。當時佛也是先去學習其它宗教打坐的外道禪,才進入到禪定狀態,在禪定狀態才悟到了佛果,成了佛。佛教的思想跟印度教的思想,其中有一部分是重疊的,因為它們的發源地是相同的,修行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。只是佛到了印度教的那個高度之後,他又往上更加突破了,所以才開展出佛教的這一派。佛教的思想,可以說在所有宗教裡面是最圓滿的。
『似皓月當空,萬有清涼。 』
諸佛成為翻邪歸正的導師,每一尊佛,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,還有阿彌陀佛、藥師佛、不動佛等好多尊佛。在同一時間,存在於這個宇宙當中,到不同的世界去度眾生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當初是釋迦牟尼佛來度我們。但是同時間,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也同時存在著;琉璃淨土藥師佛在東方也同時存在著;他們用自己的方法,在度當時他們所度的這些眾生,諸佛成為翻邪歸正的導師。未皈依以前,我們走在邪道上面,走在外道上面,但是今天我們皈依了,就好像把各位從外道拉回來一樣,這個就叫做翻邪歸正,從邪道把你們翻過來,翻到正道裡面來。 "予樂拔苦之慈父"就像給我們快樂,拔除掉我們痛苦的父親一樣。